上周五,在天津的一次电影产业论坛上,阿里影业的副总裁徐远翔语出惊人,“我们不会再请专业编剧”, 而是采取杀人游戏一样的淘汰方式,邀请IP贴吧吧主和同人小说作者来进行剧本的初期创作,并将此总结为“给在座的编剧出一生路”。一些专业编剧当即离场,过后网上也是众说纷纭。有人批评阿里影业,也有人说,阿里影业只是说了行业早已这么干的一句真话。 本周一,阿里影业开盘,下跌3.45%。股票市场,是具备投资能力群体的一种典型民意测试,但他们更在意的也许是这家上市公司的亏损情况。 阿里影业于2015年3月31日晚间发布的年度业绩印证了此前的业绩预告。2014年公司收入1.26亿人民币,比2013年下降63.7%;相对上年度纯利1.79亿元由盈转亏,净亏损4.15亿元。腾讯科技报道,阿里影业2015年上半年净亏损1.5亿元。但值得注意的,阿里影业前身,文化中国,是每年数以亿计的盈利的。这些数据,或恐才是阿里影业股票在周一有3.45%下滑的根本原因。 术业有专攻,阿里巴巴做不了QQ、微信这样的交流工具,腾讯也做不了淘宝、天猫这样的买卖网站,腾讯玩不转搜索,百度也没法再成立一个天猫。就是这个道理。阿里影业的副总裁说给编剧们指条明路,实际上无异于马云说,俺们阿里巴巴也可以做百度搜索。那么,我们回到问题本身,目前很普遍的剧本创作是什么路数的? 阿里影业的这位副总裁,估计对编剧们的剧本创作是一知半解的。目前,中国有很多大规模剧本创作公司的在职编剧,少则几人,多则几十人,我见过一家剧本创作公司有几百人的,但属于几个个例。这就是术业有专攻。这些团队型编剧团队,也是分工协作的。阿里影业的那位副总裁,可能想表述的就是这种协作方式,但他非得拿着阿里所谓擅长的大数据瞎闹,就让专业编剧团队笑话了。 要成为这个几十人的编剧团队中的一员,你首先必须是编剧行出身,懂基本的编剧常识,不然会处处拖后腿。阿里影业的错误,就是找IP贴吧的吧主和同人小说作者,在入门阶段,可能会择取出大量根本不会剧本创作的人士。一群不会盖房子的去盖房子,人越多,越蹩脚。 然后就是网络大数据的问题了。阿里巴巴主要还是开淘宝卖衣服的。上次的双十一,交易额912亿。光这一天,就能产生巨大的网络大数据。单从衣服品类角度讲,阿里就能积攒大量的交易数据。这些数据是否能辅助衣物生产厂家的生产呢?记住,我用的是辅助二字。当然可以辅助。但是否可以指导,甚至引领呢?显然不能。如果网络大数据真的那么有用,阿里有那么大的数据库,早就取代世界上所有的服装设计师了。 阿里影业副总裁的这次放大炮,无异于说,阿里巴巴的数据库可以取代所有专业服装设计师了。我们不妨继续追问网络大数据的问题。猫眼电影在几个月前公布了自己的一些所谓的购票大数据,包括观影人群年龄段比例,电影观看人群等等。但这些大数据没有什么干货。网络大数据,是一个噱头,还是真有干货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