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互联网医疗,人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移动医疗、网上医院、健康大数据等热门概念,却很少有人将智能电视和互联网医疗联系起来。不过随着智能电视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硬件性能越来越强,智能电视已经迎来发展的临界点,并有可能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互联网医疗风口。 智能电视迎来临界点 过去几年,乐视、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纷纷杀入智能电视领域,海信、创维、TCL等传统厂商也加紧引入互联网思维转型升级。各方在产品定义、应用服务、收费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的尝试,这些尝试标志着智能电视行业正经历产品概念和商业模式上的彻底变革: 即从传播视频内容的物质载体向互联网媒介、智慧家庭中心升级,从追求电视销量、赚取硬件利润向追求用户数量、赚取服务利润升级。 智能电视行业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革,根本在于这一产品类型已经迎来发展的临界点: 第一,智能电视终端保有量达到亿级,2017年将超2.2亿台 根据奥维咨询、格兰研究、中怡康等研究机构数据,截止2015年6月份,我国智能电视终端保有量(包括智能电视及智能电视盒子)总计超过1.2亿台。 从增量上看,2015年电视销量预计为4429万台,而智能电视销量则将在去年2650万台的基础上增长至4055万台,占比超过91%。 据行业人士预计,未来2-3年电视销量将稳定在4500万台上下,智能电视所占比重将进一步攀升。即使保守假设未来两年智能电视销量保持每年4000万台的规模,到2017年底,智能电视终端保有量将轻松超过2.2亿台。 第二,智能电视日活跃用户数快速增长,主流品牌均超过400万 在互联网冲击下,国内主流智能电视品牌越来越重视用户服务与运营,在衡量用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日活跃用户数上,都超过了400万。比如海信与创维酷开的日活跃用户数均达到405万(海信为2015年6月数据,创维为2015年11月初数据),由TCL与长虹合资设立的欢网科技日活跃用户数更是超过了500万(2015年8月底数据)。 第三,创新交互方式和扩展接口的应用 交互方式上,智能电视逐渐摆脱遥控器的单一方式,基于遥控器内置麦克风的语音交互越来越普及,有效范围3-5米的远场语音交互、精确监测人体动作的体感摄像头以及其他一些“黑科技”(比如近期酷开T55的Touchjet,通过红外线监测动作达到“触屏”效果)也开始为一些品牌采用。 扩展接口上,USB已经成为智能电视的标配,WiFi正在逐渐普及,蓝牙也在部分高端电视和智能盒子上得到应用。 可以看到,智能电视终端保有量超过1.2亿台、主流品牌日活跃用户数超过400万,表明智能电视已经拥有坚实的用户基础,而且未来几年还将不断增长;语音、体感摄像头、触控、WiFi、蓝牙等创新交互方式和扩展接口的引入,则将使智能电视的交互性、扩展性迎来质的飞跃。 这一切都预示着,智能电视正在从大屏影音播放器的狭窄定位“破茧而出”,向连接各种周边硬件、承载丰富应用服务的智慧家庭中心升级。在这个大趋势下,医疗健康有可能从现在的边缘地位上升为未来智能电视的主流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