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MORE Technology联合创始人和CEO朱晴波在硅发布跨境直播中的分享。4年前,朱第一个公司Pattern Insight被全球最大云计算公司威睿VMware收购;接着他切入家庭健康电子消费级产品领域再创业。我们来听听他的创业方法论以及他在这个领域的Insights。 二次创业选方向逻辑 因为这是我第2次创业,确实在“做什么”方面看过大量东西。Lynn这个问题其实是要求我回答3个逻辑:第1:为什么选择了“健康”;第2:为什么选择了硬件;第3,为什么选择了“秤”。 那第1个逻辑也就是大方向。首先,我是做大数据出身,大数据三个发展方向大家已经看得很清楚:Infrastructure,即“基础设施”;然后是做“服务”;现在,就是往垂直细分方向走。这是大数据三个发展路线。所以目前垂直方向趋势,我其实看过大量东西,看过“安全”,甚至还看过“宠物”。 但有过第一次创业退出方式“并购”的经历,再出发时候,我要找的是一个可以做出第一名、没有天花板的市场。按照这个标准,我找到了“健康”。我对健康市场规模的判断是很大,我记得马云也说过:健康领域未来会诞生一个市值超过阿里巴巴的公司。 好那选择完用“健康”去切之后,为什么是硬件?还是那句话,因为我是做大数据出身,然后虽然硬件最终是由软件定义,但我还是希望去抓住用户入口,那你要抓住用户入口,你就得通过硬件方式,而有了这个入口,用户所有和健康相关信息才会在你平台。 好再接下来如果是硬件,为什么是“秤”?几个原因。第一,如果你去一个五星级大酒店(我们这样理解酒店,酒店,其实就是家庭的极简版,剔除了所有不必要的家庭设施),你会发现:酒店里唯一和健康相关电子消费品,它就是“秤”,这从一个角度代表了秤的刚需性。 第二,我们选择了三个城市做用户调查:上海、杭州和成都,其中上海是一线城市,杭州属于1.5,成都是典型二线城市,然后我们找到其中中高端“家庭”。注意:它一定必须是“Family”,因为“Family”和“单身”状态以及行为方式是不一样的。再然后,我们得出这三个城市中与健康相关的三个东西排名。这里大家也可以猜下,你们觉得这三个东西是什么? 我们的发现是:第一体重秤,这三个城市中大概有超过90%中高端家庭里都有体重秤;第二体温计;第三是血压仪。 第三个原因:“智能秤”代替“非智能秤”是必然趋势,而且智能秤市场还处在非常早期阶段。这里有个数据:全球每年消费的秤是6000-8000万台,其中中国2000-3000万台,智能秤目前只占其中5%左右,但未来2-3年,我们预测会增长到25%-30%。而且随着关注健康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市场还在增长。 另外,我们了解到京东内部有个预测:预计2016年智能秤销量会是2015年的3-5倍。所以,基本是这些构成我二次创业方向的选择。 先从产品来理解思维方式 “MO.智能体质分析仪”是我们第一款产品,Lynn刚才问:如果消费者花几百块钱买这个东西,首先可以在生活上怎么帮到自己? 首先,它是一款“高端智能体脂秤”,除测体重外,还能测BMI、体脂、骨量、水含量、肌肉量、新城代谢率一共七个指标。 简单讲,就是你闭上眼睛想像一下:以前你要去医院或高端健身中心检查才能得到的一些健康数据,现在你在家里随时就可以测到,而且还有App端的专业饮食和运动指导(类似你到健身俱乐部,他们给你测相关数据,然后给你一些“食物建议和运动计划建议”增值服务,但这个增值套餐要收几千到上万人民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