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苏宁与京东同一天召开供应商合作大会,颇为吸引关注。京东对外主要发布信息为渠道下沉,激活农村市场,同时对供应商“3年不加赋”;相比之下,苏宁的动作对供应商而言可能更为直接实惠,直接抛出了2000万台家电单品采购标书。 当然,作为行业观察者,钉科技并不是特别关注订单数字,笔者真正关心的是这2000万台标书背后,透露出的信息。 在钉科技看来,至少有3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C2B定制。所谓的C2B定制,是互联网经济时代新的商业模式。这一模式改变了原有生产者(企业和机构)和消费者的关系,是一种消费者贡献价值,企业和机构消费价值。C2B模式和我们熟知的供需模式恰恰相反。 真正的C2B应该先有消费者需求产生而后有企业生产,即先有消费者提出需求,后有生产企业按需求组织生产。通常情况为消费者根据自身需求定制产品和价格,或主动参与产品设计、生产和定价,产品、价格等彰显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生产企业进行定制化生产。 苏宁这2000万台家电订单,是C2B定制模式的实践。这说明两点:一是苏宁的大数据平台已经真正融入业务发展中,大数据解读出的消费者消费行为数据和对消费趋势的判断,为C2B反向定制,企业进行柔性生产提供了保障;二是供给侧改革的思路真正落地,平台不仅是企业、消费者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更是促进供给侧改革,提升消费者消费体验的重要力量。 二是能力和资源的开放。前段时间,京东刘强东在亚布力论坛上关于“传统企业不要做电商”的言论,有被外界误读的可能,但外界舆论之所以大多持批评的态度,原因就在于大多数企业都不希望自己被电商平台绑架,将用户交给平台,沦为平台的打工者。所以,平台是否开放对供应商来说十分重要。 苏宁的优势在于其经过战略调整,已经在线上线下渠道、金融、物流、大数据等方面具备了强大的能力,如果再加上阿里的因素,那么苏宁+阿里的组合,显然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商业零售平台。包括张近东、孙为民、侯恩龙在内的苏宁高管,多次表示要与供应商共享、开放、共赢,不仅开放苏宁的线下线上销售能力,更开放后端的大数据、金融、物流等服务能力,帮助供应商更快速、更直接、更精准的拥抱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