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E实验室研究报告 1.互联网大脑的形成 如果我们观察近20年来互联网出现的新应用和新功能,可以直观地发现互联网与大脑结构具有越来越多的相似性。这些现象包括:打印机、复印机的远程操控;医生通过远程网络进行手术;水利部门通过安放在土壤、河流、空气中的传感器及时将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形成报告供防汛抗旱决策使用;Google“街景”服务通过在城市中安装多镜头摄像机,使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观看丹佛、拉斯维加斯、迈阿密、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的风貌等。 这些新互联网现象分别具备了运动神经系统、躯体感觉神经系统、视觉神经系统的萌芽,基于以上互联网新现象,2008年9月AIE实验室成员在《互联网与神经学的交叉对比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互联网与脑科学之间的关系和互联网进化的观点,并绘制互联网大脑结构图(见下图): “互联网将向着与人类大脑高度相似的方向进化,其将具备自己的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神经系统,也会拥有自己的记忆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另一方面,人脑至少在数万年以前,就已经进化出所有的互联网功能。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将帮助神经学科学家揭开大脑的秘密。科学实验将证明大脑中已经拥有Google一样的搜索引擎、Facebook一样的SNS系统、IPv4一样的地址编码系统、华为一样的路由系统……” 2互联网大脑智能的产生 在互联网诞生早期,人们只能通过互联网进行简单的Email通讯,或利用ftp工具上传和下载文件。随着博客、社交网络,以及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兴起,互联网上数据信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和累积。互联网用户的互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发布、物联网传感器感应的实时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这些数据分散在整个互联网网络体系内,体量极其巨大。这些数据中蕴含了对经济、科技、教育等等领域非常宝贵的信息,这就是互联网大数据兴起的根源和背景。 与此同时,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互联网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互联网大数据开始与人工智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结合,这其中就包括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领先的世界级公司,如百度、谷歌、微软等。2011年谷歌开始将“深度学习”运用在自己的大数据处理上,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为互联网大脑。 这些现象说明互联网已经开始具备初步的智能并不断增长。由于互联网是由互联网诸多系统或应用组成,譬如电子公告牌、搜索引擎、社交网络、电子邮箱、即时通讯软件(IM)等,这些互联网应用具备或高或低的智力水平,它们的智力水平共同决定了互联网智力水平的高低。衡量互联网智力水平高低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智力水平最高的那个应用决定互联网智力水平;第二种是各互联网应用联合起来,相互弥补对方不足,共同决定互联网智力水平,从实践看,AIE实验室认为第二种方式更能客观的反应互联网的智力水平,因此本文将根据第二种方法对互联网的智力水平衡量进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