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谈到的安防“标准”很多人可能理解为:“安防产品标准”、“安防技术标准”,但行业内还有很多关于安全的标准鲜为人知,比如网络安全的标准、网约专车的标准等等,在时代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更加应该重视标准建设工作,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行业的标准,出现漏洞就应该及时填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事故发生的才是王道。 网约专车事故频发法律标准现“真空” 近日,一位24岁的女教师在深圳南山区独自搭乘一辆滴滴顺风车从家里赶回学校宿舍。司机通过滴滴平台接到该女教师后,自行取消订单,将车辆开至偏僻路段,持刀逼迫该乘客交出身上财物,之后将该乘客杀害。此后,滴滴公司发布长微博予以证实,并称犯罪嫌疑人在注册时使用了真实的身份证、驾驶证以及行驶证,但案发时车辆的牌照系伪造。 这让人不得不对网约车的安全程度担心起来,这并非滴滴乘客所遭遇的第一次事故。在此前一位滴滴拼车用户也曾遭遇车祸,造成盆骨骨折、膀胱破裂,自行花费5万多元进行开腹手术等治疗。 作为专车平台以及类似于交通运输业的电商平台,就如货物电商领域‘谁销售谁负责’,交通运输领域也应当是“谁服务谁负责”一位资深律师说道。 如今,处于“野蛮生长”的专车平台,在安全审核上并无统一标准,另一方面,呼之欲出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更多是从将网络平台界定为“交通运输服务的提供者”加以管控。 “监管方面不该仅仅是僵化地发证,应该分析证件发放本身的目的。”业内人士称,“换言之,监管机构更应着手的,是相关安全标准的出台,以及如何保障广大用户的安全。” 智能家居各自为政、无统一标准让消费者“为难” 如今,安企有大部分正在往智能家居的方向迈去,除了无线WIFI摄像头,家里的所有家电都涉及到“智能”二字。市面上各式打着智能卖点的家电层出不穷,洗衣机的有“i智能筒自洁”、“i智能创新水流”,冰箱可以“食材过期提醒”、“远程控制”,空调也有“智能感应系统”、“APP远程控制”等。不过你要是问销售员“怎样才算智能?”销售人员也说不清楚。“智能就是能够通过手机控温。”日前在某卖场的某个品牌冰箱专区销售人员如此介绍。 “真正的智能化是所有家电在一个系统里协同工作,单个家电智能没有意义。”智能家居专业人士如此表示。目前各大家电厂商都推出了智能家居平台(APP),比如“美居”、“格力智能家电”、“海尔优家”、“G智慧家居”、“homeconnect”等,虽然不少平台均宣称能够接入其他品牌产品,但可接入其他品牌的可谓凤毛麟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