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是骨骼,大数据则是血液。大数据的核心在于数据,具有海量、高频、在线、实时等特点,但是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在运用大数据的过程中,存在着数据资源不足、数据平台欠缺和缺乏有竞争力的数据产品三大难题,笔者在此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 难题一:缺乏充足的数据资源 传统媒体目前只有数量极少的数据,原因如下:一是自身数据资源太少。对于绝大多数传统媒体来说,其主要数据资源还仅仅是内部的新闻内容数据、历史数据和媒资数据等,而缺乏用户数据、网络行政数据和政府数据等,导致自身的数据资源量极其有限。二是自身数据多是静态数据,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即时性。三是缺乏用户数据,传统媒体虽然有一定数量的受众数据,但是由于这些受众数据的频率低且没有经过精准画像,导致自身只有受众而没有真正的用户。 因此,传统媒体首先要想方设法获取足够多的数据资源:一是可以利用自身的政治资源,尽可能地获取网络行政、政府数据等高价值的数据资源;二是建立起自身的用户体系,逐步变受众数据为用户数据;三是尽快把现有静态的存量内容资源转变为动态的、互动的数据资源。 难题二:缺少大数据平台 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大数据,其前提是必须打造数据充足、技术先进、用户活跃的大数据资源平台,智能生产和传播平台以及用户沉淀平台三大平台。传统媒体在打造大数据平台时,面临三大制约:一是思维和观念陈旧,二是缺乏先进的技术支持,三是需要大量的资金。 当前,国家提出了国家大数据工程,各地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政府数据开放工程,传统媒体可以积极利用自身的政治优势把三大平台建设纳入政府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建立起大数据平台和区域内的数据交易平台。这么做的优势在于:一是站在整个区域的大数据发展的基础上;二是可以借助政府智慧城市的建设工程来解决自身的技术和资金问题;三是可以获取政府的数据资源。 难题三:缺少有竞争力的大数据产品 数据资源的积累和三大平台建设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发出具有高商业价值、富有竞争力的大数据产品。传统媒体要想重建商业模式,实现自身的彻底转型,就必须打造出在市场上有高度竞争力的大数据产品。 |